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就是,庸人往往对自己常说的词语意义一无所知。这丝毫不是夸张,也不是个别现象。比如以前经常出现的网络词语“土豪”,最终被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为“有钱而没文化的人”,很多人听到这个定义才如梦方醒。我会有选择地拒绝某些网络词语,因为我认为它们恶俗,但是有时候,最天真的人却往往跟风使用着最恶俗的词语。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总是得过且过,随大流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。例如,“内卷”这个词语如今已经火遍了整个校园社交圈,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含义。
“内卷”这个词语最先的提出者是一位名叫格尔茨的人类学家,他在印度尼西亚调查时发现,爪哇岛资本缺乏、土地数量有限,加之行政性障碍等,无法将农业向外扩展,致使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,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、更复杂。但是,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此产生了,虽然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增加,但是农业的产量收入却并无显著增长。所以,格尔茨发明了“内卷”这个词语,用来表示“持续增加投入而无法提高产出”这一现象。
如果真正看到这个词的源头,那么任何人都不难理解“内卷”的真正含义了。这个词语在中国互联网上爆红,源自中国大学中产生的一种现象。在阐述这些现象之前,先给出当下“内卷”一词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中的真正定义:内卷,就是竞争者们持续地投入时间、精力、金钱等等资源进行恶性竞争,最终并不会为自己赢得任何实质性利益或提高的恶性竞争手段。下面这个故事是我根据亲身经历写的一则寓言:
“一天,两个农民工去同一个工地,想要谋取一份搬砖的工作。他们好几天没吃饭了,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可能会被活活饿死。工地老板见到他们,说道:‘我这里只缺一个人了,你们俩先试着干一上午,我根据你们的表现决定留下谁吧。’两人热火朝天地搬起砖来。起初的一个小时,他们干得很悠闲,仿佛都胜券在握。直到其中一人看到另一人的进度比他多一块砖,他开始有些慌了。于是,他加快了手头的速度。另一人很快发现了此人动作的加快,也开始慌起来,把自己的速度提升了一倍。这一边的人看过去,感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感,把自身速度提升了两倍……就这样,一上午过去了,二人精疲力竭,早已经饿晕在了地上,任由火辣的阳光曝晒。工地老板走了过来,看着他们,开心地笑出了声音:‘哈哈——其实,我的工地,不缺人。’内卷,卷到最后,终将一无所有。”
其实这则故事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另一则寓言很好地诠释,那就是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。有些人不明所以,甚至在互联网上公开鼓励内卷,就是因为他们错误地将“内卷”一词视为“竞争”的近义词。实际上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,“内卷”的近义词不是“竞争”,而是“鹬蚌相争”或“恶性竞争”。在上面的故事中,获利方和内卷者十分清晰,可谓泾渭分明——内卷者不获利,获利者不内卷,相争者必然是鹬蚌,得利者一定是渔翁。有意义的竞争就不是内卷,内卷必然是无意义的竞争。
“内卷”一词之所以流行,是因为这种现象在中国当代大学中十分普遍。下面描述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: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项目作业,让每个人做一个会下棋的AI,作业分数的高低由这些同学的AI在比赛中的最终排名决定。比赛规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AI和别人的AI下棋,赢的加十分,输的扣十分,分数高者排名靠前,分数低者排名靠后。同学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向自己的前一名发起挑战。这样的规则看似没有任何问题,实则是一个愚蠢透顶的作业要求。实际上,绝大多数同学做出的的AI水平都差不多达到了老师的预期,但是排名总是会有高有低,因为棋局总会有输有赢。这时,整个班的同学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,他们不再致力于提高自己AI的绝对实力,而一门心思地研究别人AI的失误之处。因为只要战胜前一名,自己的排名就能升高。所以,许多人开始为每一个其他同学单独准备一份专门克制的AI,当自己的前一名变成任何一人时,只需要拿出那一份专门克制的AI就可以下赢对手。于是,这场比赛的最终排名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手速竞赛,只要在比赛结束前最后一秒保持住自己的排名即可拿到高分。
这种内卷现象的产生完全是出于规则的漏洞,因为考核标准不科学不合理,所以就会产生评价体系的疯狂内卷。课程与比赛的根本区别在于,课程应该由老师制定客观公正的标准,规定达到什么要求是“优秀”、达到什么标准是“良好”、什么标准是“合格”,而比赛则是“无所不用其极”的竞争。课程不能够使用不清晰不明确的标准,如果老师都不知道他想让学生达到什么标准,那么这样教育的目的究竟何在呢?
以上的例子只是大学中众多内卷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,它的通式就是——过度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,布置项目作业试图激发学生潜能,导致想拿高分的学生不停地利用规则的漏洞进行无底线的恶性竞争。这样的竞争不可能给学生的能力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提高,只会培养他们投机取巧的能力。
现代职场中的内卷更加不可能让参与其中的人变得更好,相反,“打工者”们只会越来越累,不断地为他们服务的资本家创造高额利润。
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叫“内卷的比喻”,说的是一个现代版《葵花宝典》的故事。江湖上至高武功葵花宝典原本是不传之秘,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泄露到了世上,所有武林人士争相自宫练剑。最终,江湖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太监,而且谁也不可能打过谁成为武林霸主。如果有人拒绝自宫,他就会被自宫练剑的人杀掉而毫无还手之力。所以,内卷让所有人身体残废、心灵疲惫。
如果有人还说“能卷就要使劲卷,否则就卷不动了”,那么他的真实意思应该是“能自宫就要马上自宫,否则老了就不能自宫了”或者“能帮我干活就使劲帮我干,否则我就赚不到钱了”。至于他是两者中的哪一者,就看他到底是真的不能理解内卷,还是他有利益相关的事情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人活在世上,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。比如大多数人并不明白“内卷”这个词的真实含义,就大作评论、大做文章,到头来沦为资本的工具,浑浑噩噩地活在梦里。一个人可以在逆境中活着,甚至可以为了生计被迫做出一些尊严的牺牲。但是,请一定要记住——不要为糟粕和腐朽辩护!不要为你已经习惯了的压迫辩护!鲁迅说过:“中国只有两种人——做惯了奴隶的人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人。”做惯了奴隶,就为奴隶主辩护,这种行为不应该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出现。
蔡弈文
全部评论